陈东阳,男,黑龙江省依兰县人,中共党员,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 09 级电子一班班长; 2009-2010 学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 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三好学生,连续四年获得 一等奖学金, 先后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三级考试,黑龙江省计算机二级 C 考试, 并获“十大学习标兵”光荣称号;并于今年顺利考上了东北电力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他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活动, 2009 年 10 月,在“我与祖国同行”主题征文大赛中获得学生组二等奖; 2010 年 5 月,他带队参加的“益暖中华”谷歌杯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创意项目《流动文化宫下乡计划》被评为全国优胜项目,他的团队获得全国优秀团队称号;谷歌杯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中,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在外国语学院组织的校 第一届“英语风采大赛”歌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1 年 7 月,他带队参加“庆师杯”电子设计大赛,设计作品《直流宽带放大器》荣获一等奖。
贫困为翼 自强不息
陈东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初中的时候母亲下岗,在家照顾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父亲没有正式工作,为了生计一直在外奔波,打各种零工,收入却远远不够维持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更别说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没有给他优越的生活条件,却让他更加鼓足了劲儿坚持着自己的人生梦想,自强不息的向上奋进,再奋进。
陈东阳是个懂事的孩子,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种兼职、家教,他的身影总是忙碌的,他的脚步很少停歇。大学四年,他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生活费,还经常补贴家用,每次回家都要给爷爷奶奶买身新衣服,买点吃的用的。生活很艰难,他却总是告诉自己:“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因为梦想在前方,梦想不会走过来,人总要走过去。
他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忙忙碌碌的他却从未放松过一点学习时间,在大学里,他像海绵一样拼命吸取着知识的养料,大学四年,他的学习成绩每一学期都在班级的前两名,综合测评都位居榜首,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接踵而来的奖励和荣誉并没有让他浮躁和迷失,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脚步。并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国家计算机三级、黑龙江省计算机二级考试。贫困不是生活的阻力,而是起飞的翅膀。
志存高远 稳步前进
他在思想上、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更加一丝不苟,以不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一路走来他褪去了初入大学生的那份稚嫩,但可贵的是,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他都激情不减。
进入大学后,他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时刻以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关心集体、关心同学,热心公益活动。于 2011 年被党组织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申请入党时曾庄严承诺,做一个思想与政治过硬、业务与水平最棒、懂得感恩与责任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将大学比作一个大舞台,他性格开朗,踏实肯干,亲切热情,说到学生工作,身为班长的他告诉自己,自己学得好做的好,不是真的好,整个班级都学得好做得好,才是真的好。他平时认真地观察班级的同学,记录班上同学的生活情况和学习状态,一个月后,他发现几个外省的同学明显安静少话,学习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他和团支书商议后决定立即召开班委会,征求班委意见,一方面将情况汇报给辅导员老师,一方面安排布置班内举行了几次小型交流会,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最终彻底解决了地域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的问题。他还常请毕业的学长学姐返校回来给大家作报告,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目标,努力学习,扎实技能,整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在 2010 至 2011 学年度他被评委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同年,他所带领的电子信息工程一班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
志愿服务,心怀感恩
热爱公益他,积极参与社会和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2010 年 3 月,他加入义务献血志愿者队伍,在 3 年中共献血 4 次; 2011 年 5 月参加大庆市“滴水公益”,在“滴水公益”他到社区养老院打扫卫生,为孤寡老人包饺子,做义工陪残疾人看病,他时刻铭记:“点滴之水,汇而成河;弘扬大爱,乐善天下”。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不甘于风平浪静的象牙塔生活。 2010 年 9 月、 2011 年 9 月他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益暖中华”谷歌杯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并向大赛组委会申请成为全国公益推广志愿者,在两次参加公益比赛的初赛阶段和复赛阶段,他从中学到很多、懂得了很多;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他们的 “ 流动文化宫下乡计划 ” ,在校内,他们在校内人流密集的公告栏上张贴海报,发宣传单三折页,并组织了大型的宣讲会,传播公益理念。在校外,他们分别在周边社区和乡镇、农村做调研。在那里尽可能多地和当地留守儿童、小学生、农民聊天、谈心,了解目前乡镇、农村的文化建设情况。在调研过程中,他感触颇深。回来后,他们完成了一份关于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专题报告,明确农村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例如:数量少。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 “ 土八路 ” 也很少;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 55 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 “ 老文化 ” 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在经过一番小组讨论后,他决心带领他的团队,努力在这面为乡镇、农村的文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他把他的团队分成 4 个小组,安排一个小组去完成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建言献策,与政府部门达成协议,配合本次推广活动;另外三个小组,分别赶赴不同的乡镇、村屯,与当地的文化站、村干部、老艺人协商,组织和扩大文化队伍,开展实际的宣传活动,带动大家实实在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经过了一番努力之后,组织了一些列相关活动,激活了大家对文化交流的热情,成果颇丰。这次公益比赛的另一个收获是他真正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真正学会了如何协作。在初赛和复赛的过程中,他们团队的成员相互了解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他们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在同一目标下,分工合作,以最高的效率完成任务,争取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出一份尽量完美的项目策划。他们勇于提出想法的同时,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一切从全局出发,正是这种坦城的协作精神使他们这个小团体的力量更为强大。在最终的大赛项目评定中,他创意项目《流动文化宫下乡计划》被评为全国优胜项目,他的团队获得全国优秀团队称号。
通过比赛,树立了全局观念,也认识到团队成员若合作得好真的能使团队整体的力量大于团队各个成员的力量之和(即 1+1 〉 2 )。真正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好处。通过志愿服务 , 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关爱生命、服务他人的美好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和力量。
不断进取勇于拼搏
在校内各种光环与掌声的认同和鼓励中,他并没有停住前进的步伐, 2011 年 7 月,他带领他的团队参加了校“庆师杯”电子设计大赛。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比赛,缺乏经验,困难重重,他每天都泡在实验室,早出晚归,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作品的制作中,学习转化为实践是个艰难的过程,他厌烦过,也沮丧过,但同时也是充满着激情和快乐的。当解决一个困扰多时的问题或者想到好主意时,他会兴奋得跳起来,或者狠狠地大喊一声。他们小组选择使用凌阳 61 单片机作为我们的控制板,这种板子有集成的音频处理, AD/DA 转换器,计数器资源也很充足,使用方便,但许多常用的蕊片、组件与之对应的程序模块却在网上很难找到。如比较常用的液晶显示,周立功键显等。在他的指导下,经过不懈的奋战,他们团队终于还是把这两个的底层驱动编写和调试出来,还把代码与其他小组共享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感到电子设计大赛让他更加成熟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上,还是心态、意识上自己都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他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还有如何与人合作,如何与人沟通。这一次的比赛,让他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了计划,他将努力地加深和拓宽相关的知识,把握更多的实践机遇,不断提高自己,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杀出重围,在最后一轮评定中,他设计的作品《直流宽带放大器》荣获一等奖;同年暑期,他先后参加了系里组织的电子培训和 TI 公司的培训,在培训期间,他和他的团队成员,戒骄戒躁,虚心学习,与 TI 公司的工程师面对面的交流,向 TI 公司的工程师们学习前沿的电子技术、器件使用方法、高级的编程语言,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9 月,他们又参加了“瑞萨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在郭宗光老师的辛苦知道,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短短的三天三夜,提交上了参赛作品《 LC 谐振放大器》。 2011 年 9 月他申请成为新生 11 级电子三班的班主任,在做班主任期间,他踏实肯干,与班上同学相处融洽,为刚刚进入校园的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使他们快速的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他很好地配合辅导员老师完成各项任务,工作开展非常顺利。
理想升华成就青春
临近大四,陈东阳有过短时间的迷茫,他曾经想要申请留学,可是家庭的负担让他望而却步,看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也舍不得离得太远,怕难以尽孝;他曾想马上找一份工作,早点担起家庭的担子,可是优异的学习成绩让他不甘心止步于此,于是,他选择了考研,并于今年初顺利考上了东北电力大学。
他秉承“自强不息,臻于至善”的校训,继续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他带着梦想,一路前进,朝着太阳的方向。而此时的他,正在用更多的努力去创造更多属于他人生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