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学
自动化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5-02-27 作者: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801

二、培养目标

(一)总目标

本专业紧密契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立足龙江,辐射区域。旨在培育兼具铁人精神特质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自动化专业理论及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理论等工程技术知识。毕业生将具备应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合作与持续学习能力,能够在自动控制、信号与数据处理、传感器等领域从事技术服务、产品开发、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管理、维护等工作,成为行业内的中坚力量。

(二)分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备法律意识、安全和环保意识、服务意识。

目标2:具备宽厚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的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够对自动化装置进行故障诊断与处理,具有解决工程现场基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

目标3:了解和紧跟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完成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矫正、运行、维护等工作,并具有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实践能力。

目标4: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分工协作、交流沟通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等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技术。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控制原理等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指标点1-2:能够准确的利用工程基础知识表述专业工程问题,针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建立模型并求解。

指标点1-3:能够将工程知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自动化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4:能够应用自动化专业知识和建模方法,对于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与评价。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表达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指标点2-2:能够运用电子电路、传感器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电子设备、信号采集电路等电子电路构成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和判断。

指标点2-3:能够应用信号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等原理和方法,对自动控制系统包含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将自动控制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模块单元,能对涉及到的关键环节和参数有清晰的识别和评价。

指标点2-4:能够借助文献研究判断和评价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方案,分析各类方案的影响因素、并找到可以替代的解决方案,从而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系统、单元电路、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掌握控制系统、单元电路、工艺流程的分析、设计、测试和实施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指标点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或设计目标确定具体方案,包括硬件架构和软件模块。

指标点3-3:能够将单元电路进行系统集成,设计满足多种技术因素制约条件的自动化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4: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法律、安全、健康、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对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

指标点4-2:能够根据自动化工程问题的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指标点4-3:能够利用已有的电子电路设计工具、软硬件开发工具,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控制单元、控制装置、控制系统等制定实验方案。

指标点4-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仪器仪表、系统仿真、软件设计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了解自动化专业常用的仿真软件、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程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2:能够合理选择现代工具,对自动化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指标点5-3: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对象,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对其进行模拟和测试,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自动化技术领域中的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自动化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指标点6-2:能够客观评价自动化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自动化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理解自动化领域工程实践,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熟悉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指标点7-2:能够针对自动化工程实践,评价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指标点8-1: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实践。

指标点8-2: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理解铁人精神基本内涵,内化铁人精神特质,树立职业理想,践行新时代职业精神,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9.个人与团队: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在多学科背景下,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指标点9-2:能够组织、协调、指挥团队成员及团队开展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10.沟通: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和清晰表达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撰写报告、设计文稿、清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指标点10-2:能够把握自动化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热点,理解和尊重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外文文献的信息检索及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自动化实践项目中所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指标点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自动化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实施等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生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指标点12-1:对于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理解社会、环境、技术的多样化,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于知识和能力的影响和要求。

指标点12-2: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和完善自我,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如表1所示。

上一条:物理学(师范类)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